关于印发《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28365365tw总部 www.lrzooo.com 时间:2017年03月10日 【字体:
  

湘移发〔20175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

                                        201738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

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确保水库移民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及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二五移民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有大中型水库436座,移民252.6万人,分布于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及19个开发区、管理区,移民人数居全国之首。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移民投资367.0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4.87%。其中完成新上和在建水库移民淹没补偿资金109.58亿元,占规划投资的99.62%;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16.90亿元(其中直补到人48.45亿元,项目扶持68.45亿元),占规划投资110亿元的106.3%;地方配套及移民自筹完成投资140.56亿元,占规划投资130亿元的108.12%

1. 新上和在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扎实推进。启动涔天河、莽山等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组织完成托口、土谷塘航电枢纽、白市、安江、桃源电站等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累计搬迁安置移民5.23万人;完成白市电站等20座水库移民安置阶段性验收和皂市水库等20座水库移民安置竣工验收,新核定后期扶持人口9.7872万人,确保了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 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全省政府组织接收安置原迁三峡移民7466人,安置在8个市21个县市区的144个安置点;另有830名三峡移民自主迁入华容等32个县市区。各县市区制定了以奖代补以奖代投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三峡移民发展产业。实施智力帮扶,促进移民务工就业,全省举办三峡移民培训班118期,培训移民1.37万人次,帮助3005人走上务工经商的致富道路。实施三峡移民新增补偿资金和生产安置补差资金项目扶持工作,进一步改善了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三峡移民工作通过了国务院三建委的安置验收。

3. 特困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成效显著。2011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完成了5000名移民避险搬迁。20122014年,争取中央在湖南开展第一批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累计完成投资21356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9784万元,帮助新化、安化、古丈、永顺、保靖5县共1204144892名特困移民避险解困。2015年,争取中央补助资金59344万元,实施第二批全国试点项目,解决平江等12县市29672名特困移民避险搬迁问题。安排库区基金8000万元,落实了五强溪库区沅陵、辰溪24000名特困移民避险解困。

4. 移民产业快速发展。新开发种植基地66万亩,全省累计开发种植业基地310万亩,水产网箱10万口,开发大水面养殖200万亩,形成了两茶两水(茶叶、油茶、水产、水果)四大支柱产业,加快了蔬菜、食用菌、楠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库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7家,发展移民专业合作社1705家,公司+专业协会+基地+移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紧密,涌现了省茶业公司、大三湘油茶、李文食品等一批扎根库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了一批移民产业开发大户,带动了200多万移民增收。安化黑茶、道州脐橙等20多个库区优质农产品在省级以上农博会获奖或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移民产业发展促进了移民增收,2015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74元。

5.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资金70多亿元,完成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项目2.1万多个。修建公路1.6万公里,全省不通公路移民村减少303个,改善了100多万移民出行条件。减少饮水不安全移民42万人,解决274个移民组的用电难问题。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1.1万平方米,解决了157个移民村就医问题。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交通、水利和当地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移民资金配套,有效推进通库公路、移民安全饮水配套项目专项工程。投入省级移民专项资金1亿元,整合部门和地方配套资金31.1亿元,在柘溪、东江、白云等54座大中型水库修建通库公路75条,建成通库公路1632公里。投入省级移民专项资金6000万元,整合水利资金11.2亿元,配套实施移民集中供水项目115个。

6. 移民培训取得实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培训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全省移民劳动力、用工需求信息等基础数据库,择优选定39所高职院校作为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定点院校,投入资金2.25亿元,举办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政策法规等培训班3468期,培训移民及移民干部31万人次,组织移民劳动力输出70万人次,移民实用技术水平、就业创业能力、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7.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大局稳定。认真贯彻省移民条例,完善移民安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建立移民维稳属地管理、政府牵头、信访和移民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五强溪集镇防护、近尾洲库区排渍、土木溪库区移民安置、桂阳倒流移民安置等重大遗留问题。妥善处理绥宁县非农移民、涟源市淹地不淹房人口、邵东县三峡移民、湘阴县杨林寨移民等群访性事件;全省接待移民来访9654265人次,处理移民来信665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42起,化解760起,确保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大局稳定。

(二)十三五移民工作面临的环境。

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我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五化同步发展新路径、把握一带一部新定位、明确三量齐升新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将对全省移民工作产生巨大正能量。移民稳则全省稳、移民富则全省富、移民小康则全省小康已成为社会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移民工作高度关注和支持,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国家和我省移民政策稳定,依法移民有关制度不断完善,全省移民工作良好基础和移民机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为做好十三五移民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考验,全省发展稳定面临的挑战和矛盾多,农村深化改革、现代农业发展、扶贫攻坚任务重,水利水电建设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移民群众诉求多样化等新形势新情况,对移民工作带来现实考验。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稳定的短板看,十三五时期,我省移民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1. 移民资源瓶颈制约,增收难度大。库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移民人均耕地仅0.56亩,远低于全国和全省人均耕地量,其中人均耕地0.3亩以下的移民68万多人。受资源条件制约,加上库区自然灾害频繁,移民返贫易,增收难。2015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9.8%,占全国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1.4%

2. 库区基础设施滞后,五难问题仍然突出。我省水库移民以后靠安置为主,出县外迁移民又集中安置在洞庭湖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五难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库区基础设施毁损严重,维修任务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约库区经济发展。至2015年,全省还有295座大中型水库无通库公路,移民长期靠船出行;已建的道路标准低、路面窄、断头路多,通行能力低,全省16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中,有五强溪库区移民村13个;全省饮水不安全移民人口37万人、不通电移民组216个、无卫生室移民村5710个。

3. 移民脱贫攻坚任务重。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有大中型水库222座,涉及移民124.6万人,分别占全省大中型水库总数、移民总人数的50.9%40.31%。全省2239个移民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占8000个省级贫困村的28%。到2015年底,全省纳入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移民23.5万人,其中居住在滑坡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及无地少地、生存环境极端恶劣、长年水上漂泊居无定所的特困移民8.6万人。受经济转型影响,移民外出务工面临岗位压缩和用工素质要求提升的挑战,加上移民产业开发面临农产品销售难、水库水资源保护限制开发转产转业难、产业开发项目移民受益难等诸多问题,移民增收难度加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4. 外迁移民发展空间受限制。移民外迁安置后,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受土地限制,居住条件难以满足需求。同时,由于田土资源未增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占地,导致移民更趋资源紧张,无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移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创新创业发展能力较弱。

5. 移民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效益需要提升。过去的移民后期扶持,以解决移民温饱为主,未充分突出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更多的资金项目用于安置移民集中的村组发展建设,移民资金单打独斗和项目散小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未得到根本解决,有利于整村推进的工作机制和投入机制未真正形成。移民资金管理使用未与资金分配完全挂钩,一些地方移民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专款不专用或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移民受益打折扣。

6. 新老矛盾交织,移民维稳压力大。我省水库移民工作环境较复杂,一些突出遗留问题长期积淀,加上水利水电建设投资主体多样化、多方利益面临新调整,移民期望值不断增加、有关政策覆盖群体差异化等新情况出现,各种矛盾交织,移民上访时有发生,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带来压力。

二、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坚持惠农强农政策对移民全覆盖,突出重点,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五化同步、三量齐升发展要求,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精准发力,解决水库移民生存环境恶劣、居住不安全、生活贫困等突出问题;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开展移民美丽家园建设;以促进移民较快增收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使移民收入水平总体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确保到2020年水库移民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安排。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在分析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后期扶持基金、库区基金等移民专项资金,集中力量解决水库移民生存环境恶劣、居住不安全、生活贫困等突出问题。

2.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调查分析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本情况与移民生产生活现状,针对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解决贫困移民脱贫解困问题,大力开展移民美丽家园建设行动,全面实施移民增收计划,加快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3. 坚持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健全完善以移民户和移民村组为扶持对象、以贫困移民为扶持重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工作重心的精准扶持工作机制。以项目库为平台,有效衔接各地各行业规划,整合各方面资源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水库移民突出问题。

4.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坚持移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参与库区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切实维护移民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 坚持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库区移民开发的优先位置,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主要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2019年前解决贫困移民脱贫解困问题。移民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总体接近当地农村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1. 移民增收和脱贫解困: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高于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到2020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223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全省贫困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0元。按照五个一批分类施策,确保全省23.5万贫困移民,至2018年脱贫率达到85%以上,至2019年全部脱贫。

2. 基础设施建设:依靠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移民资金配套,实现全省移民村全部通公路,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全覆盖;把村与村之间公路连接线建设作为重点,有条件的地方建成通组路;积极创造条件,可修通库公路的大中型水库都有通库公路,完成100座大中型水库2000公里通库公路建设;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宽带;与水利部门配套,全面巩固饮水安全设施,切实解决37万移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3. 产业开发:以基地标准提升增产增收为重点,全省移民种植基地总面积保持300万亩,其中重点提质改造老基地100万亩;加快水库养殖网箱退网上岸转业转产,规范、适度、科学发展水库渔业养殖,大水面养殖规模保持200万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重点推进基地提质改造、规模经营、安全生产和优质品牌打造、巩固利益联结和产业链条延长工作,突出提高产出效益和移民主体受益,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6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2000个移民专业合作社、5000家移民家庭农场、1000家移民休闲农庄。积极鼓励移民创业,实施一村一致富带头人工程,扶持开发一批生产开发大户,带动移民产业发展,实现移民增收。

4. 移民培训:“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一村一致富带头能人的培训计划,改进移民培训和补助方式,提高移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创业能力,全省实现60万农村移民户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4万移民劳动力通过培训转移外出就业。全省培训移民22.5万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18.5万人次、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

5. 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大力整合涉农资金投入,重点安排移民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整治、发展移民产业、改善移民住房条件、提升移民素质,打造一批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新村。全省规划建设500个移民美丽家园省级重点示范村,移民人数占全村人口50%以上的重点移民村实现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全覆盖。

6. 依法行政,维护稳定: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移民,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权益。创新信访维稳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着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积案,争取每年解决23个突出重大移民遗留问题,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依法抓好新建和在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为后期扶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湖南仍处于水利建设高峰期,全省在建及拟建大中型水库45座,其中移民安置工作已完成待验收的水库17座,移民安置工作未完成的在建水库17座,拟建水库11座。预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人口约5万人,估算移民投资约100亿元。要配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确保不出现新的移民遗留问题。一是切实做好新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前期审批工作。认真做好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根据各大中型水库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和美丽家园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安置方式,因地制宜选好移民安置点,依法依规严把移民安置规划关口。二是加强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坚持公平公开,依法依规征地拆迁,强化资金管理,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切实抓好移民安置点建设,抓好移民建房质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抓好移民专项工程建设。三是严格水库移民安置验收工作。四是严格申报审核程序,做好新增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核定申报工作。坚持依法依民,重点抓好托口、土谷塘航电枢纽、涔天河、莽山等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及时足额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1. 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十三五期间全省在建和新建大中型水库新增后期扶持人口5万人。认真做好新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工作,确保每个移民享受后期扶持政策。同时,及时做好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减工作。

2. 切实调优扶持方式。充分尊重移民意愿,适时调整后期扶持方式,确保一个尽量,将每人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持直补资金按季度及时足额发放到核定的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同时,按照对列入直补对象的移民扶持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只减不增,每年核定一次的要求,人口自然核减资金由县市区统筹用于项目扶持。预计规划期内全省后期扶持直补人口按5‰逐年核减。

2015年底,核定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大中型水库移民252.6万人,其中直补人口151.9万人,项目扶持人口75.2万人,两者结合人口25.5万人。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移民将达到257.6万人,其中直补人口155.4万人、项目扶持人口81.6万人、两者结合人口20.6万人。

(三)突出抓好贫困移民精准扶贫。对接全省扶贫十三五规划和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结合全省贫困移民现状,坚持国省扶贫和惠农政策对贫困移民全覆盖,移民部门积极承担责任,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突出抓好贫困移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移民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

1. 认真做好贫困移民精准识别和脱贫销号工作。按扶贫部门要求,配合做好贫困移民精准识别和脱贫销号工作。注重抓好与县级扶贫部门及时有效对接和乡镇村组基础工作环节,确保符合条件的移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范围,得到扶贫各项政策与移民政策扶持。同时,对稳定脱贫的移民贫困人口及时销号。各级政府和扶贫部门要高度重视,为贫困移民精准识贫和脱贫销号工作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创造有利条件。各级移民部门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主动有效对接,把基础工作做扎实。贫困移民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的人数,将作为一个因素计入移民扶贫项目资金分配的权重。

2. 切实制定分年脱贫计划。全省贫困移民分年脱贫计划:2016年脱贫8万人,2017年脱贫7万人,2018年脱贫5万人,2019年脱贫3.5万人。市州、县市区要切实制定贫困移民脱贫计划,做到分年脱贫目标任务与过硬的脱贫措施挂钩。

3. 五个一批分类施策。

1)发展生产脱贫对具备劳动能力、缺乏收入来源的约9.93万贫困移民,发挥龙头企业、移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等带动作用,积极整合扶贫等涉农部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移民贫困户,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全覆盖,安排移民项目扶持资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贫困移民直接受益,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重点扶持适合库区和贫困移民发展的畜禽和水产生态养殖业、优质水果、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茶叶、油茶、楠竹、农业休闲等特色优势产业,帮助这部分贫困移民通过发展生产脱贫。

2)易地搬迁脱贫(避险解困)对纳入全省扶贫建档立卡范围的贫困移民,优先纳入全省易地搬迁脱贫规划,实现易地搬迁脱贫;对生存环境恶劣、居住条件不安全、生活贫困的8.6万特困移民,统筹推进特困移民避险解困工作。按照政府引导、移民自愿、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各地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和城镇化进程,选择基础设施较好、公共服务较为完善、就业相对容易、环境容量较宽裕的城镇和中心村进行安置。同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结合产业扶持、就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脱贫致富。突出抓好涉及58235位移民的2017年第三批移民避险解困工作。对不能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但生命财产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避险解困对象,要创造条件,争取支持,整合资源,切实帮助其脱离险境,解决生计问题。

3)生态保护脱贫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移民的山区大多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公益林区,要确保区域内的贫困移民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脱贫范围,享受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和资金安排、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政策倾斜,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移民就地转成生态管护人员,以确保贫困移民从生态建设和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同时,结合休闲观光、林业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好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

4)发展教育和引导劳力输出脱贫。各级政府应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教育资金,将教育经费向贫困库区基础教育和移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库区改善办学条件,对贫困移民家庭子女就学给予关照,采取减免学费、给予奖励补助等方式,确保贫困移民家庭读书子女优先享受到国家扶贫助学补助政策,防止因贫困失学辍学。同时,加大贫困移民劳力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优先安排好培训就业,重点抓好贫困移民家庭两后生职业教育,积极引导扶持移民就业创业。力争至规划期末,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转移就业脱贫移民2.63万人。

5)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发展就业脱贫的贫困移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移民,将其纳入享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从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自然减员指标资金中设立特困移民救助资金。对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享受财政补贴后个人缴费仍有困难的特殊贫困移民,通过移民扶持基金予以适当补助,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各级移民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特困移民走访慰问活动。力争至规划期末,全省完成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移民人口5.25万人。

(四)全力推进移民增收致富。

    1. 加强基本口粮田及产业开发配套设施建设。在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结合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土、农开等部门规划,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有需要有条件的移民村组,积极进行土地开发和整理,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提高耕地质量。规划进行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10000亩。同时,加强库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以纳入水利、国土资源、农开等部门规划承担项目建设为主导,确定库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规划的内容,以渠道硬化、山塘整饬维修、机埠更新提力为重点,移民项目主动参与,确保移民农业生产旱涝保收。耕地面积集中连片移民人口较多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规划一批农田水利配套设施重点项目。确保投入到位、实施到位。

2. 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资源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科技和品牌为支撑,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打造销售电商平台,继续重点抓好两茶两水移民支柱产业,同时突出抓好以蔬菜、中药材、楠竹、食用菌、畜禽和水产特色养殖等生态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库区休闲农业,全面实现移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

1)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基地标准。基地建设及布局:以湖南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指导,围绕市场需求,综合考虑发展基础、比较优势、规模效应及与当地县域经济农业主导产业相协调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库区产业布局。

水果产业。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以柑桔类水果为重点,突出兼顾优质杨梅、葡萄、黄桃等特色水果发展。主要围绕水果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加大老果园提质改造力度,建设标准化果园110万亩。柑橙重点县:资兴市、道县、永兴县、江永县、泸溪县、洞口县、新宁县、武冈市、安化县、石门县、澧县、临澧县、溆浦县、中方县、洪江市、麻阳县等;杨梅重点县:新化县、冷水江市、靖州县、宜章县等;葡萄重点县:澧县、蓝山县、冷水江市、新晃县、辰溪县、衡山县、衡东县、岳阳县、中方县、娄底经开区等;猕猴桃重点县:凤凰县、永顺县、麻阳县、溆浦县、新邵县等;黄桃重点县:炎陵县、麻阳县等。

茶叶产业。以提质改造和品牌建设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建设标准化茶园20万亩,其中改造老茶园10万亩。结合全省重点发展武陵、南岭、罗霄山脉以及长岳山丘区为主体的名优茶产业带,库区茶叶重点县:资兴市、汝城县、桂东县、安化县、桃江县、祁阳县、桃源县、新化县、长沙县、平江县、君山区、沅陵县、会同县、古丈县、保靖县、宁乡县、湘乡市、湘潭县、茶陵县等库区县市区。

油茶产业。改造建设标准化油茶园100万亩。包括衡南县、常宁市、耒阳市、衡阳县、衡东县、祁东县、平江县、攸县、茶陵县、湘潭县、浏阳市、邵阳县、邵东县、鼎城区、汉寿县、辰溪县、株洲县、湘乡市、桂阳县等库区县市区。

中药材。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传统、名优药材品种及有临床特色中成药原料药材品种,以湘莲、玉竹、百合、茯苓、玫瑰花、金银花、青钱柳、薄荷、钩藤、铁皮石斛等为主要品种,改造建设基地15万亩。包括隆回县、绥宁县、新邵县、邵东县、溆浦县、通道县、鹤城区、龙山县、双牌县、湘乡市、宁乡县等库区县市区。

楠竹。加大对楠竹低改投入,加强林道建设,加强竹林管护,改造建设高产楠竹基地30万亩。包括桃江县、绥宁县、临湘市、桃源县、会同县、洪江区、攸县、炎陵县、安仁县、醴陵市等库区县市区。

特色蔬菜。新建和改造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25万亩。以长株潭城市周边城郊库区和洞庭湖区为重点,包括望城区、醴陵市、湘阴、湘乡、雨湖区、西湖管理区、沅江市、新化县、桃江、沅陵、辰溪、泸溪、吉首市、永顺、道县、新田、苏仙区、君山区、华容、蒸湘区等库区县市区。

    食用菌。坚持标准、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加强加工和销售。重点县:湘阴、绥宁、永兴、安仁、岳阳楼区、长沙、洪江市、江华等。

水库生态养鱼和湖区水产。库区养殖业发展以优化生态和饮用水源保护为前提,水产养殖业主动适应水库水源保护和大渔业整治的新变化,饮水水源水库和备用水源水库,禁止和限制网箱、围网、网拦养殖,积极推进东江、水府庙、柘溪、五强溪、黄石等大中型水库的网箱退水上岸工程,引导移民养殖户尽快转产转业,从以网箱养殖为主转为以大水面增殖放流生态养殖为主。稳定发展洞庭湖移民安置区的湖区精养水产业,适当发展稻田养鱼、养虾等。

特色畜禽养殖。以宁乡花猪、新化湘中黑猪、黔邵花猪、武冈铜鹅、湘黄鸡、临武鸭、城步南山奶牛、新晃黄牛、浏阳黑山羊、张家界大鲵等特色品种为主,积极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特色养殖基地,发展特色养殖项目。

积极发展库区休闲旅游业。鼓励发展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特色产业,建立以移民农家乐、休闲山庄为主要形式的库区休闲旅游区和产业带。长株潭地区重点发展休闲垂钓、农业观光为主要内容的近都市休闲农业;湘西、湘中地区,结合民族风情、红色旅游和梅山文化,发展文化休闲、特色餐饮、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库区休闲;湘南地区依托秀美山水发展观光休闲;环洞庭湖区围绕水文化和现代农业休闲,打造特色湖区休闲农业。规划重点扶持库区休闲农庄项目500个,主要覆盖东江、凤滩、五强溪、水府庙、官庄、酒埠江、柘溪、皂市、白云、江口塘、洮水、贺龙、黄材、近尾洲等城郊或旅游重点线路沿线库区。

2)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水平。紧跟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立足于发挥其带动作用,以利益联结为基础,按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实现库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联结培育发展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培育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库区建基地、收购加工原料。大力发展移民专业合作社、移民家庭农场、移民开发大户,发挥其扎根库区、了解情况、亲近移民、机制灵活的优势,成为库区产业发挥最活跃的生产力代表。以推广良种良法、产业基地水利和道路等配套为重点,规划一批重点项目,提升基地标准,方便移民生产。在确保移民参与和重点受益的前提下,依据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发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品牌、销售渠道、用工等优势,带动移民产业提升水平,促进移民增加收入。以经营主体投入为主,整合涉农部门资金,移民项目积极配套扶持,规划一批促进库区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电商平台建设等项目。

3)大力推进移民劳力技能培训及就业。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对接移民、产业和企业需求,争取整合农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扶贫等部门针对农民的培训项目和经费资源,切实加强移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加移民培训经费,加强培训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建设,改进培训方式,整合社会办学资源,打造培训资源和用工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移民培训质效。同时,加强移民劳力就业引导扶持,稳定保持其就业和务工创收。

(五)积极推进移民美丽家园建设

     1. 明确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总体要求和示范村标准。

适应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要求,坚持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特困移民避险解困工程相结合,与在建和新上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相结合,尊重移民与当地村民意愿,保留原村风貌,突出库区和地方特色,节约农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整合资源,整村推进,以重点移民村为基本单元,积极打造移民美丽家园。

围绕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按照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生产发展、住房改善、基础配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等重点内容,切实制定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示范村标准。

2. 着力配套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1)饮水安全项目。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切实提高移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扩大和加快移民受益。加大投入力度,对十二五期间集中连片供水工程重点配套项目建设完成进度和移民受益情况进行回头看,加强重点移民村管网改造延伸建设,分类解决移民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全面实现移民饮水安全,其中,洞庭湖周边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家庭和移民美丽家园建设重点示范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依托农村饮水安全规划,选择在移民集中的区域配套实施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重点工程,纳入专项规划,建立移民安全饮水重点项目库。十三五期间,全省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安排饮水安全重点项目750个,改建提升自来水工程300处,新建改造管网6500公里,受益移民89.5万人。

2)道路交通项目。为着力缓解行路难,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道路通行能力,坚持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道路交通建设统筹纳入交通部门专项规划,同时,继续把重点移民村组道路交通(包括库区码头)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安排移民项目。一是突出抓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村组公路建设。五强溪库区13个不通公路的移民村全部建成通村公路;加强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道路硬化、窄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把村与村之间公路连接线建设作为重点,有条件的地方建成通组路,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村组交通网络,满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二是积极创造条件,依靠交通和当地政府为主建设投入,移民项目资金适度配套,将通库公路项目列入专项规划投资建设。建立大中型水库通库公路项目库。具备条件,重点移民村受益程度高,可修通库公路的大中型水库建成通库公路,从根本上改变库区移民群众长期以来靠船出行、生产生活极不便捷的现状。十三五期间,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规划交通项目4500个,其中公路项目3800个,完成不通公路移民村通村公路130公里,完成200个重点移民村村道连接线1000公里,完成村道加宽工程1500公里,100座大中型水库通库公路2000公里;桥涵项目220个,新建、改建桥涵220座;码头项目480个,新建改建码头480座。受益总人口350.8万人,其中移民160多万人。

3)供电项目。以提高供电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努力改善移民正常用电。至十三五末,实现移民村组组户户通电。抢抓实施《湖南省农村电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机遇,积极争取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网改造未改村优先实施农网改造工程。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和产业开发的需要,对重点移民村的输电线路及配套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统筹解决避险解困集中安置点移民的用电问题,提高移民村供电保障和供电安全。规划供电项目180个。

4)通信广播项目。积极适应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发展,以广电、电信等部门投入为主,整合相关专项资金,紧贴全省实施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宽带信息网络覆盖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4G覆盖率,促进互联网与库区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涉农电子商务,畅通库区农产品进城出省出国渠道。十三五期间,实现全省移民村全部通宽带,其中重点移民村2018年通宽带。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规划通信广播电视电信项目500个,覆盖移民100万人。

5)文化教育体育项目。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建设为主,重点依托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资金,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义务教育设施投资和改造建设,移民项目资金适度配套,可用于实施重点移民村教育和文化、体育设施改善等。十三五期间,规划文化教育项目330个,其中学校改造项目80个;乡镇文化站项目30个;村文化室项目170个,村群众体育项目50个。受益移民40万人。

6)医疗卫生项目。结合农村卫生发展规划,以各级卫生部门投入为主,进一步提升完善重点乡镇和重点移民村医疗卫生条件,移民资金项目可适当配套用于村卫生室建设,缓解移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三五期间,规划重点移民村卫生室建设项目320个,完成和提升1000个重点移民村卫生室配备,受益移民50万人。同时,抓好移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工作。

7)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项目。加大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以水利、环保等相关规划实施为主要依托,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移民美丽家园建设要求,加强重点移民村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项目建设。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业主责任,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施必要的滑坡塌岸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污水处理等项目,通过工程、生物措施,改善移民村生态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三五期间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滑坡塌岸及污水物处理项目300个,其中,完成1000个重点移民村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工程。规划塌岸治理100处,滑坡处理项目100处,水土流失治理和污水处理100处。

3. 移民美丽家园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区域经济现状,选择移民占比较大、居住相对集中、交通相对方便和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移民村,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创造条件推进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村组统筹抓好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的同时,全省重点规划建设500个移民美丽家园省级重点示范村。示范村建设应根据地域资源特色,在保护好特有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保留乡村特色,完善水、电、路、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抓好移民产业开发,加大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积极整合各部门资金,移民资金重点投入,整村推进,进一步提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建设水平。

(六)规划项目库建设围绕移民脱贫解困、增收致富、美丽家园建设各项具体任务,省移民局建立本规划重点项目库,市州、县市区建立规划项目库。十三五期间年度项目计划安排,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取项目;年度计划项目实施的情况将作为评估规划和计划实施绩效的重要依据。同时,以规划项目库中的项目为平台,有效整合涉农部门和当地建设资金,增强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脱贫和发展问题,确保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与同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部门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省、市、县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项目库建设要突出重点,项目落村落点、布局和结构合理,提高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和移民主体受益程度,增强针对性,确保项目库建设质量。

抓好省级移民后期扶持规划重点项目库建设。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突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事关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影响较大、带动较强的省级重点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建设和管理。省级重点项目库建设,在按照移民脱贫解困(避险解困)、增收致富、美丽家园建设分类规划重点项目的同时,为了保持工作连续性,找准工作切入点,要完善和利用好全省已经编制的特困移民避险解困专项规划,编制通库公路建设专项规划、移民饮水安全配套项目专项规划、重点移民村扶贫攻坚和美丽家园建设整村推进专项规划,其重点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省市县各级要加强对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要严格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移民工作管理体制,切实强化县级人民政府实施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的主体责任。同时,强化乡村基层组织功能,发挥其在规划实施中的应有作用。要落实涉农部门责任,重视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设,建立部门配套资金到位保障机制。要细化规划目标任务,把规划实施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要强化移民群众主体地位,积极引导鼓励其创新创业。

  (二)加强规划衔接,强化年度项目计划支撑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交通、水利、扶贫、林业、农业等专项规划衔接,以项目为平台,加大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共同投入移民区发展建设。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的要求,严格要求年度项目计划安排服从服务于规划目标任务,建立和运用好规划项目库,规划的项目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并抓好实施,确保规划实施不落空。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推进机制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发改农经〔2016770号文件精神,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改革移民项目资金投入分配机制,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在项目资金分配上坚持奖优罚劣,实行简政放权,执行移民项目村级四自民主管理。引导和强化市县集中安排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用于重点移民村扶贫发展和整村推进工作,提升移民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安排使用效益,确保移民主体受益。切实摸清重点移民村底数。年度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安排重点移民村整村推进工作,纳入年度项目计划。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和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移民资金安排要聚焦重点移民村贫困移民脱贫攻坚;其他地区,统筹用于整村推进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实施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强力引导,奖优罚劣,设立整村推进奖励资金,对整村推进工作搞得好的地方予以项目支持;对整村推进工作不力、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多的县市,从严扣减到县项目资金。

(四)强化实施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推行项目建设管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加强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同时,加大规划及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坚持县级报账制,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强化后期扶持稽察、内部审计、监测评估和绩效评价工作。强化社会监督和移民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移民项目资金安排县上网、村上墙,保障移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加强后期扶持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抓好水库移民信息化建设,完善移民后期扶持信息系统省级分中心,依托移民工作后期扶持信息系统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划基础数据库、规划项目库。实现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信息共享。加强移民工作规划、计划、资金、财务、统计、绩效评估、验收、审计、稽察和纪检监察等环节的信息化应用,加强移民干部信息化业务培训,提高移民工作管理水平。